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系统总结"十四五"发展经验,科学谋划"十五五"奶业战略布局,2025年7月13日,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厦门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场景、空间和赛道"为主题,汇聚行业顶尖智慧,深入探讨提升奶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为奶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高层聚智谋发展 共绘产业新蓝图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包括: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原会长刘成果,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毕美家,原农业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代理会长沈建忠,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亚清,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明富,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凤忠,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孙有恒、高丽娜,参会代表还包括相关省份农业农村厅领导、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奶业协会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奶业协会负责人、D20及观察员企业负责人,养殖企业以及相关企业代表。
会议上下半场分别由刘亚清秘书长和毕美家名誉副主任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代理会长沈建忠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本届研讨会聚焦“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行业韧性与赋能战略”,设置“启思 蓄势”“领航 赋能”“破局 谋远”三大环节,分别呈现行业发展历程与未来方向、分享变革新范式、总结成就并发布倡议。他强调,奶业未来需产学研用协同,凝聚共识、携手同行,期待此次研讨为行业发展锚定方向、注入动能,共同书写奶业振兴的时代答卷。
权威洞察立远见 战略部署启新程
会议伊始,通过观看视频,全体与会者了解了《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画卷》这部重要成果。该画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记录了八年来,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中国奶业始终以品质之基筑牢安全防线,以创新之势驱动产业升级,以协同之力破解发展难题,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开启奶业新征程凝聚了深厚的奋进力量和坚定的信心基础。
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在《中国奶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奶业取得突破性成就。产能供给实现质效双升,安全底线全面筑牢,科技赋能驱动产业升级,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安全保持全球领先,消费信心全面重塑,品牌矩阵构建竞争优势,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产业结构优化纵深推进,融合发展格局成型。当前奶业发展面临着结构性挑战与机遇。消费潜力释放不足,城乡差距制约市场扩容。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成本压力持续加大。核心竞争力存在短板,关键领域依赖进口。利益联结机制待完善,产业链协同效率偏低。但挑战中更蕴含机遇。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乳制品作为优质蛋白重要来源,消费升级趋势不可逆转;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市场开拓提供政策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科技突破创造条件;“双循环”格局为品牌国际化带来新空间。“十五五”奶业强国建设的战略路径与重点任务,一是实施消费扩容提质工程,构建多元消费生态。包括优化产品结构,创新消费场景,拓展流通渠道。二是培育奶业新质生产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包括种源自主攻关,数智化转型,产学研协同。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融通发展格局。包括优化区域布局,强化产销协同,促进企业协同。四是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实力。包括打造民族品牌矩阵,推进国际化布局。五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包括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双碳目标等。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在《加快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中指出,要持续夯实奶牛养殖发展根基。统筹用好各级各类产业扶持政策,推动奶牛养殖节本提质增效,守住600万头左右的高产荷斯坦牛群“基本盘”。遵循与资源环境相匹配、与消费需求相适配原则,合理规划奶业生产布局。加强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扩大种养结合比例。持续推进奶牛遗传改良,提高奶牛群体质量。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生物安全水平。要持续强化养殖加工利益联结。乳制品加工企业要不断提高稳定可控奶源比例,通过相互持股、二次分红等多种方式,与奶牛养殖场户建立稳固关系。放宽准入门槛,对工艺和技术装备成熟、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的产品不设起点规模和半径限制,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办加工厂。要持续巩固乳品质量安全优势。不断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指导加工企业做好生产工艺与标签更新准备,如期执行新修订的灭菌乳国标,推动国产灭菌乳品质升级。加大用生鲜乳生产灭菌乳的营养优势宣传,突出本土奶源鲜活优势。要挖掘多层多元消费潜力。优化乳制品结构,增加平价产品供应,让中低收入人群喝得起,筑牢液态奶成为日常食品的群众基础。促进原制奶酪等固态、半固态新型产品消费,找准与国人饮食习惯的结合点。拓展黄油、乳清、乳功能蛋白应用场景,与食品饮料产品创新融合。
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原会长刘成果在《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十年奋进与展望》报告中指出,D20峰会推进奶业振兴取得卓越贡献。十年来D20峰会引领行业方向,凝聚发展共识,促进产业升级,增强综合实力,推动质量提升,铸造国产品牌,增强行业合力、提升国际竞争力。D20峰会十年来取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是坚持战略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坚持企业主体,发挥龙头作用;坚持创新驱动,激活发展动能;坚持品牌建设,提升产业价值;坚持开放合作,汇聚各方智慧。未来要凝心聚力引领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D20企业要勇当合作共赢的践行者,在服务国家大局上彰显新担当。深刻认识奶业在保障食物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健康中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展现更大作为。要勇当产业融合的推动者,在构建现代奶业体系上探索新路径。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着力构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奶业产业体系。要勇当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在强化国际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进数智技术与奶业的深度融合。要勇当质量品牌的守护者,在提升国产乳品信誉上树立新标杆。坚守质量安全底线,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让中国奶业品牌享誉全球。要勇当绿色低碳的先行者,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上展现新作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奶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介绍了《中国奶业战略发展重点课题研究报告(2025)》的要点内容。该报告由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牵头完成,包含四大课题研究报告,聚焦当前奶业突出矛盾与深层次问题,集行业精英之智、汇多方研究之力,为行业破局突围提供战略指引。
这四大课题研究报告分别从不同维度为奶业发展献策。《新形势下奶牛养殖转型升级研究报告》聚焦养殖端,致力于推动奶牛养殖的提质升级,为奶业发展筑牢根基;《奶制品产品结构优化研究报告》着重关注乳制品的结构创新,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奶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强调产业链的产加销协同,旨在打通各环节壁垒,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世界奶业中国方案:高质量引领的奶业现代化答卷》则立足产业现代化布局,为世界奶业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会上,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原会长刘成果,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毕美家,原农业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代理会长沈建忠登台,共同见证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发布。
模式创新探前沿 实践分享拓路径
在“奶业‘十五五’变革新范式交流”环节,10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分享了具有创新价值的战略构想与发展模式。这些实践案例与探索模式,深刻洞察了未来产业变革趋势,为行业提供了具有借鉴与推广价值的成功样本。
伊利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刘春喜表示,“十五五”期间,伊利有三方面规划:一是锻造全链硬实力,筑牢产业根基。二是激活创新驱动力,开拓增长新局。三是践行绿色新发展,领航未来征程。蒙牛集团党委副书记、高级执行总裁李鹏程表示,系统解决当前发展难题,必须做好全链条提质增效,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以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现“十五五”跨越升级。光明乳业(600597)党委书记、董事长黄黎明表示,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基石,夯实科技底板,坚守品质底线,矢志成为人民健康守护者和行业发展的奋进者。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表示,要以创新增加优质供给,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要创新B端消费场景,把牛奶从营养品变为日常食材。要以质量、技术和成本优势,开拓国际市场。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表示,要坚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在服务国民健康中发挥更大价值。创新这块“短板”,必须得补上、补强。要加强ESG布局,推进可持续发展。
优然牧业董事会主席兼总裁郝海军指出,未来将重点培育健康、长寿、低碳的“超级种公牛”,开发针对细分人群的功能性原料奶,打造智慧牧场示范样板,走与环境和谐共生、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现代牧业总裁孙玉刚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要保障粮食安全,深化降本增效。要拓展业务曲线,创新产业(300832)生态。要践行双碳战略,打造绿色标杆。澳亚集团首席运营官兼执行董事杨库指出,要以科技创新为锚,深耕牧场育种潜力。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实现牛群从群体管理到个体精准管理转型。以绿色发展为翼,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以稳链强链为盾,保障产业安全稳定。嘉立荷牧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康指出,要以科技创新赋能数智管理,要以核心种源助力种业强“芯”,要以绿色“双碳”深化产业升级,要以双轮体系驱动节本增效,要以三产融合强化价值基底。首农畜牧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辉指出,我们应以战略为引领,驱动全链升级。以品质为核心,打造“首农标准”。以低碳为底色,引领可持续发展。
会议隆重举行“胸怀炬火 赋能十五五”中国奶业擎梁者再出发仪式。50家D20及观察员企业代表、乳品企业中坚力量及供应链代表共同登台,郑重接过象征产业使命与责任的火炬。随着火炬被点燃,跳动的火焰凝聚着全行业前行的力量与决心。这标志着广大奶业企业将以此次仪式为崭新起点,在即将到来的“十五五”征程中,勇挑重担,锐意创新,矢志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养殖破困局 凝聚共识夯根基
会议高度聚焦作为奶业根基的奶牛养殖业,围绕其面临的生产成本高企、市场供需波动、环保压力增大等现实挑战,深入总结过往经验、破解现实难题、凝聚发展共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代理会长沈建忠在《我国奶牛养殖业2018-2024年七年发展成就》报告中指出,七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实现质效双升。一是奶类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24 年牛奶产量 4079.4 万吨,较 2018 年增32.7%,奶源自给率 72.8%。奶牛场(户)均存栏 518头,较 2018 年增 234%;100 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 78%,较2018 年提高 16.6 个百分点;荷斯坦牛平均单产 9.9吨,较 2018 年增长2.5 吨。特色奶总产量 82 万吨,占乳类总产量 1.97%,年均增速18%。二是生鲜乳质量安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99.9%以上,乳脂肪、乳蛋白和菌落总数平均值分别为3.78、3.32和9.4万,均优于生乳国家标准。体细胞数平均值25.9万,优于欧盟标准。监管机制创新突破,标准体系接轨国际,本土消费信心重塑。三是转型升级驱动节本增效成果显著。2024年,进口苜蓿干草109.53万吨,比2018年减少20.1%。2024年,农业农村部全年共审批种用奶牛进口1.11万头,比2018年减少66.4%。智慧养殖、装备升级推进,粪污利用率超 75%,绿色转型加快。四是融合发展产业新格局逐步形成。南北产区协同,特色奶彰显区域优势。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覆盖 80%产区,“奶农办加工” 等模式推广。五是企业竞逐共促养殖竞争力提升。大型集团领航,中小企业和家庭农场差异化发展,活力增强。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在《新形势下中国奶牛养殖转型升级战略思考》报告中指出,我国奶业经过了3年调整,从大的周期和近期产业去产能的角度看调整的底部已经不远,未来1年多需要密切关注消费、奶价和生鲜乳过剩三大奶业复苏信号,建议主产省的产业纾困政策继续实施1-2年,奶牛养殖企业积极去产能,提高后备牛的留养标准。未来5-10年奶牛养殖转型升级除了继续在技术上提高,控制合理的产能建设增速,更重要的是研究建立行业的战略研判和顶层设计体系,加强行业宏观管理能力。重点围绕几大方向开展转型升级:探索管理部门、乳企、协会、学术界等共同参与的供需研判和产能规划的调控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经验研究建立具备法律效力的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推进和发展奶农办加工;推动奶牛养殖种养结合和绿色低碳模式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技术推广力度,将政策、资金、人力等资源从重点投入到产能扩张转向投入到科技创新和产业素质提升方面。
会议最后,40家养殖企业代表郑重宣读了《蓄力“十五五”再踏山河——奶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共识》。这份共识,凝聚了行业在降本增效、提质保供、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紧密利益联结等核心领域的高度共识与共同行动纲领。全体养殖从业者庄严承诺,将以此共识为行动宣言与奋斗基点,同心同向,笃行实干,以行动践行“再踏山河”的豪迈誓言。
此次2025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免费股票配资开户,为奶业从业者搭建了深度交流、汇聚智慧、深化合作的高端平台。通过深入剖析行业发展面临的痛点与挑战,分享前沿理念与成功实践,会议有效凝聚了行业共识,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与核心任务。与会代表一致表示,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十五五”发展新征程。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奶业必将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新台阶,为保障国民营养健康安全、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易速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